仙茅又称独茅根、黄茅参,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。因原植物的叶似茅,久服身轻如仙,故而得名。相传,仙茅最初是由一个婆罗门僧人敬献给唐明皇李隆基的,当年李隆基因沉湎于酒色,未老先衰,整天头晕耳鸣,腰膝冷痛,阳衰精寒,疲乏无力,食欲乏味,但自服用了婆罗门僧人敬献的仙茅之后,身体很快就得以康复,且精力日见充沛。因其功效卓著,唐明皇将其视为宫廷禁方,秘而不传。直到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,仙茅这一宫廷秘方才流散到民间并被人们广泛使用。由于该药由婆罗门僧人敬献,且与人参的功效相似,后来人们索性直呼它为婆罗门参。
仙茅为何能让人的身体快速康复并且精力日益充沛呢?这当然得益于它的补肾功效。
补肾功效
中医学认为,仙茅性温、味辛,入肾经,具有补肾壮阳、散寒除湿之功效,可用于阳痿精寒、小便失禁、遗尿、腰膝酸软、寒湿痹痛、心腹冷痛等症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对其评价颇高:“仙茅久服,可以长生。其味甘能养肉,辛能养节,苦能养气,咸能养骨,滑能养肤,酸能养筋。宜和苦酒服之,必效也。”《本草正义》中说:“仙茅是补阳温肾之专药,亦兼能祛除寒湿,与巴戟天、淫羊藿相类,而猛烈又过之。”可见,此药温肾阳、壮筋骨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。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仙茅含鞣质、脂肪、树脂、淀粉和甘露糖、葡萄糖等多种成分,在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,这也说明关于仙茅“久服通神强记”“益肌肤、长精神”的记载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。
食用指南
仙茅不仅是一味药材,更是一种难得的佳肴。将仙茅炖羊肉食用,对肾虚阳痿、耳鸣头昏及遗精尿频患者最为有效。这道菜的做法非常简单,取仙茅、金樱子各15克,用纱布包好,与羊肉(250克)一起炖熟,用姜、盐调味。去纱布,喝汤吃肉即可。
如果将仙茅与鲜虾一起做汤,不仅味美可口,更有温肾壮阳之效。其具体做法是:仙茅20克,鲜虾250克,生姜2片,精盐适量。将仙茅用清水洗净。将大虾去壳去肠洗净。将生姜切末。把以上原料和精盐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煲煮1小时即成。此方具有温肾壮阳的功效,尤其适合有肾虚阳痿、精神不振、腰膝酸软等症状的男性食用,可每周吃1剂。
仙茅浸酒也是不错的补肾佳酿。用仙茅、淫羊藿、五加皮各30克泡酒(500克),每次喝l小杯,有补肝肾、强筋骨、祛风湿的功效,患风湿病的人可以尝试饮用,效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
此外,仙茅还有一种很特别的服食方法,据《生草药性备要》记载,将仙茅洗净,十蒸九晒,用砂糖拌匀,放入瓷器中密封,每晨以茶水饮服少许。长期服用不但益智,且能“壮精神,乌须发”。
温馨提示
仙茅虽因强壮补益作用而有婆罗门参之称,但其功效毕竟局限于温肾壮阳、祛寒除湿,而不同于大补元气的人参,因而只适于阳虚病人服用。另《圣济总录》说:服用仙茅时,应忌铁及牛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