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与“食用方法”相关的标签
蜀葵根(《本草拾遗》)【来源】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根,植物形态详"蜀葵花"条。【化学成分】根含大量粘质;一年生根的粘质含戊糖7.78%,戊聚糖6.86%,甲基戊聚
蜀葵子(《本草拾遗》)【来源】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蜀葵花"条。【化学成分】果含脂肪油。油中含不饱和游离酸很多,以油酸计,达34.88%。【性味】
蜀葵花(《千金?食治》)【异名】侧金盏(《尔雅翼》),棋盘花(《分类草药性》),蜀其花(《本草推陈》),水芙蓉(《湖南药物志》),栽秧花(《贵州草药》),镲钹花
蜀葵苗(《纲目》)【来源】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茎叶。植物形态详"蜀葵花"条。【性味】《千金?食治》:"味甘,微寒滑,无毒。"【功用主治】治热毒下痢,淋病,金疮。①
蛾药(《云南中草药》)【异名】火把花、火草。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华火绒草的根。【植物形态】华火绒草,又名:中国火绒草。宿根簇生草本,高30~80厘米,全体密生絮状
蜀葵叶薯蓣(《贵州草药》)【异名】龙骨七(《贵州草药》),穿山龙、细山药(《云南经济植物》)。【来源】为薯蓣科植物蜀葵叶薯蓣的根茎。【植物形态】蜀葵叶薯蓣多年生
蜀漆(《本经》)【异名】鸡屎草、鸭屎草(《日华子本草》)。【来源】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嫩枝叶。植物形态详"常山"条。【采集】夏季采收,晒干。【药材】干燥嫩枝,
蛾眉石凤丹(四川)【异名】一枚花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【来源】为百合科植物丫蕊花的全草。【植物形态】丫蕊花多年生草本,高30余厘米。根茎粗壮,节上有黑褐色膜质鳞
蛴螬(《本经》)【异名】项(《尔雅》),项蛴(《本经》),应条(《吴普本草》),地蚕(郭璞),挝齐、敦齐(《别录》),乳齐(陶弘景),土蚕(《安徽药材》),老母
蛤蜊粉(《本草会编》)【异名】蛤粉(《圣惠方》)。【来源】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等贝壳的粉末。动物形态详"蛤蜊"条。【制法】取蛤蜊壳入炭火中烧煅后研成细粉。吴球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