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与“食用方法”相关的标签
椒目(《本草经集注》)【异名】川椒目(《赤水玄珠》)。【来源】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种子。植物形态详"花椒"条。【药材】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或类球形,直径约3~5毫米
棠梨枝叶(《纲目》)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棠梨的枝叶,植物形态详"棠梨"条。【性味】①《救荒本草》:"味微苦。"②《纲目》:"酸甘涩,寒,无毒。"【功用主治】《纲
棠梨(《纲目》)【异名】杜、甘棠(《诗经》),杜梨(陆玑《诗疏》),杜棠(《尔雅》郭璞注),野梨(《纲目》),土梨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。【来源】为蔷薇科植物棠
棣棠花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【异名】地棠、黄度梅、金棣棠、黄榆叶梅、麻叶棣棠(《中国树木分类学》),地园花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蜂棠花、小通花、清明花(《
棱枝卫矛(《贵州草药》)【异名】小千金、硬筋藤。【来源】为卫矛科植物棱枝卫矛的根。【植物形态】棱枝卫矛藤状灌木。嫩枝四棱形。叶对生,革质,长椭圆形,长8.5~1
棘叶(《纲目》)【来源】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叶。植物形态详"酸枣仁"条。【化学成分】含芸香甙、小檗碱、原阿片碱、蜡醇、多量维生素C及苹果酸、酒石酸等。【药理作用】
棘豆根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薄叶棘豆的根。【植物形态】薄叶棘豆多年生草本。主根极粗壮,圆柱形。茎极短。单数羽状复叶,长6~10厘米,叶轴细弱,密生
棘针(《本经》)【异名】白棘(《本经》),棘刺、枣针(《别录》),赤龙爪(《普济方》)。【来源】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棘刺。植物形态详"酸枣仁"条。【性味】①《本经
棘刺花(《别录》)【异名】刺原、菥神,马朐(《别录》),棘花(《唐本草》)。【来源】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。植物形态详"酸枣仁"条。【性味】《别录》:"味苦,平,
棕榈花(《现代实用中药》)【来源】为棕榈科植物棕桐的花,详"棕桐皮"条。【化学成分】参见"棕榈皮"条。【性味】苦涩,平。①《本草拾遗》:"有小毒。"②《重庆草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