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与“食用方法”相关的标签
柳杉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【来源】为杉科植物柳杉的根皮。【植物形态】柳杉,又名:长叶柳杉。常绿大乔木,高可达60米。主干通直,枝条直立或向上生,小枝下垂。叶螺
柳枝(《本草拾遗》)【异名】杨柳条(《摘元方》),柳条(《芷园臆草》)。【来源】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。【植物形态】垂柳,又名:小杨(《说文》),杨柳(《本草拾
柳根(《分类本草》)【异名】杨柳须(《天宝本草》),水柳须(《中医药实验研究》),红龙须(《修订增补天宝本草》),分水翁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青龙须(《四川
柯蒲木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【异名】勐呵(傣名)。【来源】为夹竹枕科植物云南蕊木的果实、叶。【植物形态】云南蕊木,又名:梅桂。常绿乔木,高4米。树皮灰褐色,幼
柳叶(《本经》)【来源】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叶。植物形态详"柳枝"条。【采集】春,夏采收。【化学成分】含4.93%鞣质(干重)。每公斤鲜柳叶含碘10毫克,高于一般
柳屑(《纲目拾遗》)【异名】柳托绩《圣惠方》),柳蛀粪(《圣济总录》)。【来源】为垂柳蛀孔中的蛀屑。【功用主治】《唐本草》:"主风瘙肿痒瘾轸。"【用法与用量】外
柞树叶(《黑龙扛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叶。植物形态详"柞树皮"条。【功用主治】治细菌性痢疾,小儿消化不良,痈肿,痔疮。《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
柞树皮(《吉林中草药》)【异名】岛输尔巴姆那木(朝名)。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蒙栎的树皮。【植物形态】蒙栎,又名:柞树、橡碗、小叶槲树、青刚标。落叶乔木,高达30
柯树皮(《本草拾遗》)【来源】为壳斗科植物柯树树皮的韧皮部。【植物形态】柯树,又名:木奴树(《临海异物志》),石栎、青锡,栲树、稠树。常绿乔木。树皮青灰色,光滑
柞木根(《四川中药志》)【来源】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根,植物形态详"柞木皮"条。【采集】秋后挖取根部,晒干。【性味】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平,味苦,无毒。"【功用